理查·施特劳斯
作曲理查·施特劳斯在20多岁时便成为了名扬四海的作曲家——他的最后几部作品创作于耄耋之年,当他在1948年创作的《最后四首歌》中再次引用他六年前那部交响诗《死与变容》中的主题时,他回到了原点,完成了自己的轮回。
得益于父亲是慕尼黑宫廷歌剧院的圆号手,施特劳斯从小就受到交响乐的熏陶。童年的耳濡目染得到了回报——施特劳斯成为了一位杰出的配器大师。在两部青年时期创作的交响曲、一些协奏曲、室内乐和无以计数的歌曲之后,施特劳斯逐渐明确了交响诗和歌剧两种他最得心应手的体裁。1886至1915年,他创作了十部管弦乐作品,其灵感分别来自莎士比亚的《麦克白》、勒瑙的《唐璜》、塞万提斯的《唐吉诃德》和尼采的《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》。除此之外,理查·施特劳斯也是那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指挥家之一,1888至1939年,他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出了多场音乐会。 施特劳斯作为歌剧作家的职业生涯始于一桩丑闻:他的《莎乐美》在维也纳因“内容淫秽”而被禁演,而德累斯顿的观众却因此更加热情高涨,不久之后便首演了这部作品。如今,施特劳斯的舞台作品已经是当代演出剧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尤其是他与诗人雨果·冯·霍夫曼斯塔联手创作的歌剧作品,如《埃莱克特拉》、《玫瑰骑士》、《没有影子的女人》等,在世界范围内频繁上演。